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的教案

网上有关“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的教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的教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认真看图,认识图上的动物,了解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2.独立认读音节,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3.学习6个词语,学会7个生字,认识4个部首。

 4.认识问句、问号。学习朗读问句,懂得回答问题要完整,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问句答句,理解“长”、“短”、“弯”、“扁”等字。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教学准备

 录像带、录像机、两个盒子(一个稍扁,一个稍长)、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自然界中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小朋友看看(放录像),这幅画面上有些什么动物?看清楚说。(这幅画面上有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和孔雀)

 wěi babǐ

 仔细看看它们的尾巴一样吗?(板书:尾巴)这节课我们就来比比它们的尾巴。(板书:比)

 领读课题,齐读课题:6.比尾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提出自学要求:看图轻声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想想这首儿歌告诉我们什么。

 2. 各自轻声读儿歌。

 3. 检查生字的读音。

 shuí de cháng hǎo xiàng hóu zi sōng shǔ biǎn

 谁的长好像猴子 松鼠 扁

 4. 指名四位小朋友分节读儿歌。(正音)

 5. 讨论:这首儿歌告诉我们什么?

 过渡:这首儿歌告诉我们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这节课先来学习第一、二两节。

  三、细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句。出示黑板;谁的尾巴长?

 师述:这首儿歌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谁的尾巴长?问题后面的标点符号就叫问号。(齐说)读问句要注意声调向上扬。

 (领读两遍)

 理解:“谁的”,“谁的”还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哪一个)读这句话时要强调“谁的”。(圈出重音“谁”)还要强调“谁的尾巴”要连起来读。(划连线谁的`尾巴)

 领读,指名读,齐读。

 2.指名读第二句。出示黑板:谁的尾巴短?

 提问:读时强调哪一个词?(圈出重音“谁”)哪几个词要连读?(划连线谁的尾巴)这句话还可以怎么问呢?

 3.指名读三句。出示黑板;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评议。

 强调注意“谁的尾巴”要连读,(划连线)“谁的”要强调。(圈出重音“谁”)

 引说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就是——

 4.小结过渡。第一小节提了三个问题,第二小节回答了这三个问题。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这两个问题怎样回答呢?要比一比才知道,大家比比看。

  四、细读课文第二节。

 1. 放录像,教师比划。提问,猴子的尾巴,兔子的尾巴哪一个长,哪一个短呢?(对,长和短,比较就能看出来了)

 2. 第二节里哪两句话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出示黑板)

 3. 指导朗读理解o。

 ①“猴子的尾巴长”回答了第几个问题?老师问的时候强调“谁”,答的时候要强调哪一个词?(圈出重音“猴子”)老师问,学生答。还要注意哪几个词要连读?(划连线:猴子的尾巴)

 ②现在小朋友问,老师来回答,看老师回答得好不好?为什么?

 生:谁的尾巴长?师:猴子

 师述:对,我们回答问题一定要语句完整。(领说两遍:回答问题要完整)现在老师再来问,大家一齐回答。

 ③“兔子的尾巴短”回答了第几个问题?读这句话时要强调哪个词?(圈出重音“兔子”)

 教师问,学生答,注意“兔子的尾巴”要连读。(划连线)女生问,男生答。

 第一小节先问了谁的尾巴长,后问了谁的尾巴短,第二小节就先答了——(引读),后答了——(引读)。

 师述:这就告诉我们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领说两遍: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

 ④看录像,如果老师把问的次序颠倒一下,怎样回答呢?老师问,指名学生答。

 ⑤放出牛、羊的录像,学习提问题,回答问题。注意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回答问题要完整。

 ⑥第一小节里的第三个问题: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好像一把伞,是不是一把伞?书中怎么回答的?(出示黑板3)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是不是好像一把伞?大家看录像。

 ⑦放出录像,问:松鼠的尾巴什么样子?

 ⑧指导朗读第三句,圈出重音,划出连线。

 ⑨放出燕子的录像,提问:燕子的尾巴好像什么?用“好像”说话。

 ⑩分角色朗读第一、二节。

  五、学习三问、三答的方法,比比水牛、山羊、燕子的尾巴。

 1.放录像,同桌的学生练习提问并回答。

 2.指名同学回答。

  六、识记部分生字字形。

 1.划出生字,各自读读,记记字形。

 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

 的:分析结构,教学白字旁,书空左半部分。读词;谁的、猴子的。

 巴:有几笔写成?范写“巴”。读词;尾巴、嘴巴。

 把:“把”比“巴”多一个偏旁,教学提手旁。读词:一把伞、一把剪刀。

 长:范写,长有几笔写成?指名分解笔画。

  七、复习巩固。

 1.自由读读,记记字音、字形。

 2.抽读生字。

 3.做“找朋友”的游戏。(四个字、四个音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卡片:长、的、巴、把。

 2.指名读课文第一、二节。

  二、细读课文第三节。

 1.出示黑板:(第三节)看看第三小节,注意读时也要和第一小节问句一样,要强调哪些词。指名说,教师圈重音“谁”,划出连线谁的尾巴。

 2.指名读,领读,齐读。

  三、细读课文第四节。

 1. 第三小节先问了谁的尾巴弯,我们来看看;(放录像)公鸡、鸭子、孔雀,谁的尾巴弯呢?-指名学生指出来,用手画画公鸡的尾巴。(放特写镜头)大家一齐画。

 2.第四小节怎样回答的?(出示黑板)指导朗读。圈出重音“公鸡”,划出连线。

 3.谁的尾巴扁呢?(看实物;两个盒子)先看看老师手上的两个盒子哪一个是扁的?用手比划扁盒子。

 4.放录像,看看谁的尾巴扁?放特写镜头,看看鸭子的扁尾巴。

 5.课文怎么回答的?(出示黑板)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议,师问,学生齐答。(圈出重音“鸭子”,划出连线)

 6.放录像,鸭子的尾巴扁,还有哪一部分也是扁的(指嘴)鸭子的尾巴和嘴巴都是扁扁的,这就叫”扁”。

 7.放录像,看看这六种动物,比比谁的尾巴最好看。(放孔雀的特写镜头),孔雀的尾巴上有很多花纹,这些花纹像什么?(眼睛)对,我们叫它“大眼状花纹”。看看大眼状花纹有哪些颜色。

 出示黑板:大眼状花纹的颜色有_______、有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

 指名说句话,谁在后面再加上一句话?

 师述:孔雀的尾巴好看极了,没有哪一种动物的尾巴比得上它,所以说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在好看前面加上一个“最”。

 指导朗读,老师问,学生答,评议,圈出重音“孔雀”,划出连线。

 8.分男生、女生朗读第三、四节。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总结:

 这首儿歌的题目叫《比尾巴》,通过比较告诉我们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六、看录像,学编儿歌《此嘴巴》。

 过渡,动物的尾巴不一样,也有许多动物的嘴巴不一样,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比比几种动物的嘴巴,编一首“比嘴巴”的儿歌。

 1.放录像,仔细观察公鸡、鸭子、老鹰三种动物的嘴巴。

 2.提出要求:①三问三答,②回答问题语句要完整;③注意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

 3.同桌讨论。

 4.指名学生编儿歌《比嘴巴》。

  七、识记部分生字。

 1.划出生字,自学,巧记字形。

 2.出示卡片,检查自学情况。

 公:教学八字头,下面有几笔?

 鸡:左边有几笔?教学右边的鸟字旁。

 鸭:把“鸡”的左边“又”换成“甲”就是鸭,一齐书空左边的“甲”。

  八、巩固复习。

 1.看黑板,记字音和字形。

 2.抽读生字。

 3.猜字游戏.

  九、指导书写:公鸡鸭日把的长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 童话 故事 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通过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事。下面是我为你带来《小壁虎借尾巴》教案及 反思 ,供你参考。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看图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使学生知道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

 课前准备:

 1.多媒体

 2.幻灯片四框

 3.录音一段

 4.卡片若干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小壁虎借尾巴。

 1.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板书:挣断

 2.小壁虎向谁借尾巴。

 完成填空:小壁虎向( ),( )和( )借尾巴。

 二、新授课文:

 (一)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小壁虎怎样借尾巴。

 指名分读3,4,5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小壁虎是怎么借尾巴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壁虎先向谁借尾巴?

 2.出示幻灯片, 说说 小壁虎是怎么借的。

 3.生轻声自读课文: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4.师生交流,讲第一句:

 (1)这一段有几句话?

 (2)第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爬到哪里

 小壁虎爬到哪里?

 (3)出示?爬呀爬?

 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得怎样?

 (4)指导读第一句。

 5.讲第二句:

 (1)第二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看见什么

 (2)小壁虎看见什么?

 (3)小壁虎会怎么想?

 6.讲读第3,4句:

 (1)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说了什么怎么回答

 (2)去掉?姐姐,请,行吗?,和原来的 句子 有什么不同?

 (3)指名分角色读3,4句。

 7.尾巴能借吗?为什么?

 板书:摇 拨水。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思考:第四段和第三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出示幻灯,师生交流,

 (1)。小壁虎来到哪里?

 (2)。它看见了什么?

 (3)。小壁虎说了什么?老黄牛怎么回答?

 3.小壁虎有没有借到尾巴?为什么?

 板书:甩 赶蝇子

 4.指导朗读。(师生读,齐读)(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

 2.出示幻灯,看图说说小壁虎是怎样向燕子借尾巴的?

 3.学生回答。

 板书:摆 掌握方向

 4.师介绍燕子尾巴的功能。

 5.齐读课文。

 (五)。学习六-七自然段:

 1.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怎样?

 后来怎么又高兴起来?

 2.指名读六,七段,思考问题。

 3.学生回答。

 板书:长出一条新尾巴

 4.小壁虎心里怎样?

 5.听音乐,想象小壁虎会怎么说,怎么做。

 学生回答。

 6.指导朗读。

 7.小结:小壁虎尾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六)。 总结 课文:

 1.小壁虎尾巴断了,要不要去借尾巴,为什么?

 2.从课文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3.齐读全文。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小鱼( )着尾巴( ),老黄牛( )着尾巴( ),小燕子( )着尾巴( )。

 (2)。小壁虎尾巴断了会( ),它用尾巴( )。

 2.屏幕出示:猴子 啄木鸟 松鼠 小狗

 说说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功能。

 说说 其它 动物的尾巴有什么功能。

 四、作业:

 完成书后练习。

《小壁虎借尾巴》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课上,我鼓励学生多读课文、多思考、多交流、不时请学生出来讲故事,通过这次授课,我有了很深的体会:

 1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 方法 。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色彩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去模仿老师的朗读,而是让他们自己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抒发。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课文的特点,分别采取了自由读、领读、齐读、赛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使学生一直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而不感到疲劳,同时,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而我自己也不断变换角色:有时是他们的引路人,引导他们把读请求语气的方法讲出来;有时是他们的学习伙伴,和他们一起体验文中的情感;有时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故意暴露出他们平时读书时存在的问题,激励他们读流利,读出感情;有时是他们的学生,引导学生把悟出的感情表达出来。

 2.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时,这三段内容形式相似,我用?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揣摩 文章 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奠基,并留出时间空间进行扩展阅读,展示学生和老师收集的资料,表达出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一个内容练习表达。教师创造各种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表达,而且有内容可说,积累了语言表达方式。

 三、不足

 课的前半部分学生表现还好,可到后面学习课文内容时,学生不在状态,究其原因,我的设计没有关注学生的已有认知,没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虽然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备课,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只想着老师如何去教,没有考虑学生。因为学生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课文内容基本懂了,?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这样的问题没有什么思考价值。教学的重点就放在?读?上,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分练习读,然后交流评议,读中感悟小壁虎的有礼貌,着急,伤心;感悟语言表达方式。

 课上要少一些问题化的语言。课文的3、4、5自然段是并列结构,这时我们可以将重点放在第3段的教学中,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小壁虎遇见了谁?它有没有借给小壁虎尾巴?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来引学第三段。而接下来的4、5段因为有和第3段相同的形式,我们是否也采取相同的问题模式?不是不行,而是这种相同的形式欠缺新意,学生也学得这种简单的问题无聊,完全没有重复的必要,因为答案一目了然。

 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然后提升,训练有一定的空间,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跳一跳,够得到,学得有兴趣。

 以上是《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后的几点想法。我要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学习。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壁虎的尾巴断了,是被蛇咬住以后为了逃命挣断的。没有尾巴多难看呀,可是,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都不肯把尾巴借给它,它可伤心了。还是壁虎妈妈聪明,让小壁虎发现了它自己长出的新尾巴。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终因它们各自的尾巴都有用处而借不到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小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分别有不同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

 本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课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没加注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或阅读。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认字、朗读。可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他们通过小组互助学习,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识字、读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课对话多,感情色彩浓,在朗读时,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运用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地朗读兴趣。在语感训练和表演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抓重点词句,结合看图,自主探索,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小壁虎尾巴易断、可以再生的特点,及小鱼、燕子、老牛等尾巴的特点。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观察、分析、理解的能力。

 3、通过课本剧的表演,仿照课文3至5自然段的写法编故事,拓展知识空间,同时培养学生的表演、表达的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4、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发展想象能力。.

 5、 教育 学生要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教学重点:

 理解讲鱼、黄牛、燕子尾巴作用的词句,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

 课 时: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一、 谜语 激趣,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谜语:名字叫做虎,喜爱墙上行,四肢短又短,专爱吃蚊蝇。

 2、学生猜出后。课件出示:壁虎捕捉蚊蝇的动画面,使学生了解壁虎的样子。

 3、教师板书课题:看看壁虎的外形,再读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设计理念:教会学生由题目提出问题,既训练思维,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多媒体帮助学生归纳问题)

 4、教师归疑:(出示)

 (1)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2)它都向谁借过尾巴?怎么借的?

 (3)借到了吗?为什么?

 5、师: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观看《小壁虎结尾巴》的视频)

 (设计理念:根据小壁虎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编成谜语,唤起学生头脑中小壁虎的表象。?壁虎?一词用谜语引出,和观看《小壁虎结尾巴》的视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知

 1、学习1、2自然段。

 (l)学生自由、轻声读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课件演示?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读后判断: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

 ①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

 ②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住后,自己挣断的。(?)

 板书:挣断

 (设计理念:一年级的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大都说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明白,小壁虎的尾巴是挣断的。并在此基础上讲清了壁虎的尾巴,有保护自己生命的作用,同时有助于学生体会小壁虎的心情。让学生听听,说说,练练中,引导他们开动脑筋,认真读书。)

 (2)假如小壁虎不挣断尾巴,会出现什么情况?从小壁虎挣断尾巴,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3)小壁虎没有尾巴了,想去借尾巴,还有别的原因吗?书上是怎样说的?请学生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4)小壁虎没有尾巴心情怎样?老师范读第2自然段。

 2、学习3、4、5自然段。

 (1)教师过渡语:小壁虎认为没有尾巴很难看,它都向谁去借尾巴了?快速读读3、4、5自然段。

 教师板书:小鱼 老黄牛 燕子

 (2)学习第3自然段。

 ①教师导语: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呢?自己大声读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划出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句子。

 ②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小河边摇拨水

 ③分角色朗读这段话?学生可以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④教师指导朗读这段话,应读出小壁虎难过和小鱼快活地在水里游的样子。

 ⑤小鱼把尾巴借给小壁虎了吗?为什么?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

 ⑥总结学法:你们是怎么读懂这段话的?(电脑出示)

 A、小壁虎爬到什么地方?

 B、它看见谁在干什么?

 C、小壁虎说了什么?

 D、对方是怎样回答的?

 (设计理念:教?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这一段,采用?扶?的办法,初步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3)、学习第4自然段。

 ①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学习。

 ②请小组汇报学习过程。

 教师板书:大树下甩赶蝇子

 ③提问:老黄牛的尾巴是干什么用的?

 ④请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

 (4)放手让学生结合思考题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

 ①请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②分角色读第五自然段。

 教师板书:屋檐下摆掌握方向

 (5)电脑出示三幅动态画面:教师提问:小鱼、老黄牛、燕子为什么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你能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吗?

 (设计理念:本环节教学设计,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通过画面是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有助于理解?摆、掌握、拨、甩?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勾画、比较、说说等使学生多方面器官并用,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

 (6)学习6、7自然段:

 ①指名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一组 反义词 ,说说小壁虎心情开始怎么样,后来又怎么样了。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小壁虎的心情从?难过?到?高兴?的变化过程。

 ③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是怎么说的?谁来扮演小壁虎把借尾巴的经过告诉妈妈,想一想该怎样说

 ④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再生保护

 师:你还能举出一两个?再生?的例子吗?

 (如?人的头发,指甲?等)。

 (设计理念:通过抓一组反义词,把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全概括了,教学环节简洁,又抓住了关键。)

 四、个性体验,情感升华

 教师播放带有音乐,但没有解说的画面,让学生戴头饰分角色朗读、表演全文。

 五、小结全文,课堂练习

 1、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2、填空练习。

 ①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

 ②黄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

 ③(燕子)摆着尾巴,在(空中)飞来飞去。

 ④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还能(长出来)。

 六、知识延伸,培养能力

 l、小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自然界中其它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用投影仪展示组织学生讨论。

 2、让学生介绍其它小动物的尾巴的用处,想想小壁虎怎样向它们借尾巴,依照课文的3、4、5段的写法自编一两段说给大家听。(学生选一种动物,看图借一借,说一说。)

 (设计理念:这个环节中,以这一知识为载体,让学生模仿课文段落结构续编故事。这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发展学生的说写能力。把学生收集的展示出来,不但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扩大了知识的影响面,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主动地阅读,广泛地阅读。)

 七、分层作业,各显神通:(任选一道)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与爸爸妈妈一起交流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3、画一幅小壁虎向其他动物借尾巴的图,并写出他们的对话。

 4、续编故事:小壁虎长出尾巴了,他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八、板书设计

 17小壁虎借尾巴

 挣断 借 长

 (自我保护) (再生)

 小鱼 老黄牛 燕子

 拨水 赶蚊子 掌握方向

 >>>下一页更多精彩?《小壁虎借尾巴》公开课教案设计?

关于“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的教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38)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漫俊杰的头像
    漫俊杰 2025年11月02日

    我是道康号的签约作者“漫俊杰”

  • 漫俊杰
    漫俊杰 2025年11月02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的教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的教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

  • 漫俊杰
    用户110201 2025年11月02日

    文章不错《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的教案》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道康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