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名言

网上有关“书法的名言”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书法的名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书法的名言:书不师古,如夜行无烛、学古须得其神骨、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天行健。

1、书不师古,如夜行无烛

出处:这句话出自清代书法家秦祖。

释义:秦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书法要从临习古人开始的,不临古人书法,就像在漆黑的夜里走路一样,找不到前进的方向。的确是如此,不论古今哪位书法家无不是从临帖开始的,所以临帖是我们学习书法必走的道路。

2、学古须得其神骨

释义:我们学习古人的书法,并不是只有用笔和结字,还有很多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出处:清代的梁巘《平书帖》:“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这句话主要说明了学习古人书法的必要性,还强调了学习古人书法不只是追求形似,神韵亦是重要所在。

3、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

出处:唐·张彦远

释义:书指书法识学也就是积学致远就是有成就,通过学习书法增长知识,积累学问,有利于个人品行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可以使一个人有成就

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出处:《庄子·渔父》

释义:对待事情锲而不舍,终会成功。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鼓励人们,为了理想和目标努力奋斗,不怕遭受挫折,是非常励志的经典名言。

这句名言用在事业上、学业上、生活上都有着鞭策的作用。观山老师书写的这幅字,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悬挂在办公室内积极励志,更能彰显出您的品位和内涵。

5、天行健

出处:《庄子·渔父》

释义:君子应该像天体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这句名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条精神命脉,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之源和力量之源,作品寓意非常好。

书法家的名人名言

1、笨拙的艺术家永远载别人的眼镜。——罗丹

2、笔墨亦由人品为高下。——清·方薰

3、画素描是从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开始,而以看见的东西结束。——博巴

4、近精微致广大。——徐悲鸿

5、科学家不创造任何东西,而是揭示自然界中现成的隐藏着的真实,艺术家创造真实的类似物。——冈察洛夫

6、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梁启超

7、美术一旦脱离了真实,即使不灭亡,也会变得荒诞。——托·卡莱尔

8、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明·徐谓

9、石涛善画,盖有万种,兰竹其馀事也。板桥专画兰竹,五拾余年,不画它物,彼务博,我务专,安见专之不如博乎?石涛画法千变万化,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帖,比之八大山人殆有过之无不及处。然八大名满天下,石涛名不出吾扬州,何哉?八大纯用减笔,而石涛微茸耳。且八大无二名,人易记识;石涛弘济,又曰清湘道人,又曰苦瓜和尚,又曰大涤子,又曰瞎尊者,别号太多,翻成搅乱。八大只是八大,板桥亦只是板桥,吾不能从石公矣。——郑板桥

10、文学家是以抽象化了的,即以观念来表现自己。但是画家以素描和色彩把自己感觉和知觉到的具体化。——塞尚

11、屋中有画,等于悬挂了一个思想。——雷诺兹

12、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歌德

13、艺术家用脑,而不是用手去画。——米开朗基罗

14、艺术是一种使我们达到真实的假想。——毕加索

15、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唐·张彦远

16、在油画的后面,跳动着画家的脉膊,在塑像之中,呼吸着雕刻家的灵魂。——里尔夫

17、战斗场面和绘画,都要在远处观看。——英国

18、照搬自然景色是绝对画不出传世之作的。——乔·雷诺兹

19、最接近雕刻的绘画最完美。——朗费罗

20、作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则欺世,似则媚俗。——齐白石

书法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我国有很多的名人书法家,他们写作的书法名言影响深远。下面我给你带来的是书法家的名人名言大全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书法家的名人名言(经典版)

 1) 质直者,则径挺不遒,刚很者,又掘强无润;矜敛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拙钝;轻锁者,染于俗吏。唐.孙过庭《书谱》

 2) 书家贵下笔老重,所以救轻蘼之病也。然一味苍辣,又是因药发病,要使秀处如铁,嫩处如金,方为用笔之妙。清.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

 3) 书要兼备阴阳二气。大凡沉着屈郁,阴也;奇拔豪达,阳也。清.刘熙载《艺概》

 4) 刚劲忌野,清劲忌薄。清.梁献《评书贴》

 5) 论书者曰苍,雄,秀,余谓更当益一?深?字。凡苍而涉于老秃,雄而失于粗疏,秀而入于轻靡者,不深故也。清.刘熙载《艺概》

 6) 所谓老者,结构精密,体裁高古,岩曲耸峰,旌旗列阵是也。所谓少者,气体充和,标格雅秀,百般滋味,千种风流是也。老而不少虽古拙峻伟,而鲜丰貌秀丽之容。少而不老,虽婉畅纤妍,而乏沉重典实之意。

 7) 老乃书之筋力,少则书之资颜。明.项穆《书法雅言》

 8) 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丽则倚糜而清遒。唐.欧阳询《用笔论》

 9) 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乃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10) 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清.刘熙载《艺概》

 11) 六.结体章法辩正安排

 12) 结字疏密须彼此互相乘除,故疏不嫌疏,密不嫌密也。

 13) 字体有整齐,有参差。整齐,取正应也;参差,取反应也。清.刘熙载《艺概》

 14) 书以疏为风神,密为老气。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至调疏。宋.姜夔《续书谱》

 15) 一点一画,一字一行,排次顶接而成。古贴字体大小颇有相颈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16) 一字之行,理有数等,有上盖大者,有下画长者,有左边高者,有右边高者,非在一途而取轨,全资众道以相承。明.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

 17) 真书用笔,自有八法。一字之间,长短相补,斜正相拄,肥瘦相混,求妍媚于成体之后。宋.姜夔《续书谱》

 18) 欲学书先定间架,然后纵横跌宕,惟变所适也。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19) 向背者,如人之顾盼指画,相缉相背,发于左者应于右,起于上者伏于下。大要点画之间,施设各有情理。求之古人,惟王右军为妙。宋.姜夔《续书谱》

 20) 字为城池,大不虚,小不孤故也。虞世南《笔髓论》

书法家的名人名言(最新版)

 1) 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阕一,不成为书也。北宋.苏轼《论书》

 2) 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唐.徐浩《论书》

 3) 风神者,骨中带肉也。老劲者,肉中带骨也。有志临池者,当以慧眼区别之。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4) 先仪骨体,复尽精神,有肤有血,有力有筋......。丝来线去,脉络分明。《书学详说》

 5) 骨即存矣,而遒润加之。唐.孙过庭《书谱》

 6) 凡作书,无论何体,必须筋骨血肉备具,筋者锋之所为,骨者毫之所为,血者水之所为,肉者墨之所为,锋为笔之情,水为墨之髓。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7) 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唐张怀灌《文字论》

 8) 字之骨,大指下节骨是也;字之筋,笔锋是也;字之肉,笔毫是也。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9) 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而书也,修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明.项穆《书法雅言》

 10) 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北宋.黄庭坚

 11) 骨体筋而植立,筋附骨而萦旋,骨有修短,筋有肥细,二者未始相离,作用因而分属。

 12) 筋骨不生于笔,而笔能损之益之;血肉不生于墨,而墨能增之减之。

 13) 肉托毫颖而腴,筋籍墨沉而润。腴则多媚,润则多姿。清.笪重光《书筏》

 14) 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唐.张怀灌《评书药石论》

 15) 书有筋骨血肉,前人论之备矣,抑更有说焉?盖分而为四,合则一焉。分而言之,则筋出臂腕,臂腕须旋,旋则筋生;骨出于指,指尖不实,则骨骼难成;血为水墨,水墨须调;肉是笔毫,笔虚圆健。血能华色,内则姿态出焉;然血肉生于筋骨,筋骨不立,则血肉不能自荣。故书以筋骨为先。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16) 故其始学得其粗,未得其精;太缓者滞而无筋,太急者病而无骨;损毫侧管,则饨慢而多肉;竖笔直锋,则干枯而露骨。清.冯武《指意》

 17) 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唐.李世民《笔法诀》

 18) 柔和则绰约呈姿,刚节则鉴艳执操......。唐.张怀灌《评书药石论》

 19) 鹰隼之彩而翰飞戾天者,骨劲而气猛也;虺翟备色而翱翱百步者,肉丰而力沉也。若藻曜而高翔,书之凤凰矣。宋.朱文长《续书断》

 20) 骨丰肉润,入妙通灵。清.冯武《书法正传》

书法家的名人名言(热门版)

 1) 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钝。梁武帝《又答论》

 2) 盖有骨必有肉,有实必有虚。否则峥嵘而近于险恶,无缥缈空灵之势矣。清.盛大士《溪山卧浮录》

 3) 书法趋骨力刚健,最忌野。清.梁献《学书论》

 4) 笔格遒劲,亦是浑厚有力,非出筋露骨,令人见面刺目。清.华琳《南宗诀秘》

 5) 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晋.卫烁《笔阵图》

 6) 使尽气力,至于沉尽入骨,笔乃能和。和则不刚不柔,变化斯出。故知和者,沉劲之至,非纵逸之谓。清.王淑《论书滕语》

 7) 瘦而露骨,肥而露肉,不以为佳;瘦不露骨,肥不露肉,乃为上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8) 画促则字势横,画疏则字形慢;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饨,比并皆然。萧衍《答陶隐居论书》

 9) 世人但以怒张为筋骨,不知不怒张自有筋骨焉。北宋.米芾《海岳明言》

 10) 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骨气而曰洞达者,中透为洞,边透为达。洞达则自之疏密肥瘦皆善,否则皆病。

 11) 字有果敢之力,骨也;有含忍之力,筋也。用骨得骨,故取指实;用筋得筋,故取腕悬。清.刘熙载《艺概》

 12) 字要骨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贴乃秀润生,布置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变态贵形不贵苦,苦生怒,怒生怪。贵形不贵作,作入画,画入俗,皆字病也。北宋.米芾《海岳明言》

 13) 凡人物之生也,必柔而润,其死也,必硬而燥,草木亦然。

 14) 柔润则肥瘦皆圆,硬燥则长短皆扁。是故曲直在性情,而达于形质。圆扁在形质,而本于性情。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15) 唐太宗曰:吾少时观阵,即知强弱。今临古人书,不学其形势,惟求其骨力,及得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清.梁章钜《学字》

 16) 学书如学拳。学拳者身法,步法,手法,扭筋对骨,出手起脚,必极筋所能至。使之内气通而外劲出,予所以谓临摹古贴,笔画地步,必比古贴长过半,乃能尽▲其势而转其意者也。至学拳已成,真气氧足,其骨节节可转,其筋条条皆直,虽对强敌,可以一指之于分寸之间若无事者。书家自运之道,亦如是矣。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17) 人知直画之力尽,而不知游丝之力更坚利多锋。清.笪重光《书筏》

 18) 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书之六局,以气为主。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19) 大要以笔老为贵,少有失误,亦可辉映。所贵乎浓纤间出,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风神洒落,姿态备具,真有真之态度,行有行之态度,草有草之态度,必须博习,可以兼通。宋.姜夔《续书谱》

 20) 夫运者,先运其心,次运其身,运一身之力,尽归臂腕,坚如屈铁,注全力于指尖。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看了书法家的名人名言大全还看:

1. 关于练习书法的名言

2. 小学一年级可写用于书法的名人名言

3. 书法励志名句经典

4. 励志名言名句书法大全

5. 经典励志名人名言书法

关于“书法的名言”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68)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香寒的头像
    香寒 2025年10月28日

    我是道康号的签约作者“香寒”

  • 香寒
    香寒 2025年10月28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书法的名言”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书法的名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书法的名言:书不师古,如夜行无...

  • 香寒
    用户102811 2025年10月28日

    文章不错《书法的名言》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道康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